華夏中醫 吳侃陽中醫師

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屬於很自然的生活現象。古人曾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現代人能夠活到70歲以上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我們知道,老年人所受到的最大困擾是“失落感”的問題,這種感覺主要是由於老人社會角色的轉換和身體的衰退所導致的。由於社會角色和生活節奏的改變,退休之後的老年人會感到無所事事,再加上與子女的交流和與社會的接觸日益減少,因而對於社會的變化不太能夠適應。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身體的臟腑器官功能明顯下降以外,許多老年人還患有慢性退化性疾病,由此也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面對著這麽許多問題,一些老年人常常會感到失去得太多,不知道如何去看待;因而有些老人會變得脾氣暴躁,有些老人會變得多疑,有些老人會變得鬱鬱寡歡。客觀來説,上述這種老人現象的出現既傷害著老年人,也同樣傷害著自己的家人;因此如何解決這種現象應該是個較爲重要的問題。

筆者在臨床中發現,許多老年人由於覺得自己的問題主要是由於年老所導致的,因而總是想迴避這個問題,生怕人家提到老年方面的問題。當然,這種觀念是不恰當的,因爲這個問題是任何人都迴避不了的。事實上,老年人的生活宗旨應該是能夠勇於面對自己的老年問題,既然迴避不了,根本就無需迴避。跨入老年階段,只要能夠做到自己在心理上不服老就行了。

《紅樓夢》一書中黛玉葬花的情節人們都很清楚,花開花落的自然現象,在書中被人們描述成“憐人”或者“自憐”的消極情感。筆者以為,對於人體健康來説這種“憐”之類的消極情緒一點也不可愛,尤其不適合於老年人。其實我們許多老年人本身就不喜歡過秋天,因爲他們一看到秋風掃落葉的情景就會觸景生情,會覺得自己來日已經不多而感傷。這種失落情緒是有害健康的。這種現象並不少見,有些老年人在工作場合中幹勁十足,身體健康;但是當他一退休下來就感到非常失落而不知所措,許多人就是拜這種情緒所賜而過早地歸去。實施上這種感傷是毫無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爲自己生活的主導者,不要因爲這種失落情緒而使自己受到傷害。

面對這種狀況,很多長者會奮起抗爭,他們有時會用較爲鮮豔的服飾來裝扮自己,以表示自己還沒有衰老。事實上,如若抗爭者這樣做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向外界顯示自己不老的話,那麽這樣做的意義就不是很大,因爲在他們的内心深處依然還是失落和感傷,只不過自己不願意公開承認而已。顯然,這種被動的抗爭並不説明自己在思維上的超脫。

記得有段打油詩是這麽寫的:“人見白頭悲,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兒,不到白頭死。”筆者看來,這段詩句倒是非常灑脫,看得很是透徹。不是嗎?對於那些早死的“少年兒”來説,能夠活到老年的您該是多麽的幸運啊!俗話説“人生自古誰無死(不老)”,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有誰能夠擺脫不老的命運?至於那些修煉成仙的人,我們只是通過流傳的故事方才得知,並沒有人真正見過,或許這種美好的傳説只是古人對於不老的憧憬吧?!

其實年老一點也不可悲,可悲的是您的心態變老。應該想想幾十年來,您已經為社會創造了不少財富,您也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這些都應該被看作成爲自己可以驕傲的資本。而且孩子們也已經長大了,理所當然地應該交班給他們,這不正是自己撫育和培養孩子的目的嗎?所以說老年人應該將這些都當作自己價值的體現,所有這些難道還不值得您自豪嗎?因此,處於老年狀態的人應該學會懂得滿足,應該為自己能夠因爲長壽而邁入到老年人的隊伍感到高興。同時,還應該學會享受生活,努力在老年的日常生活中找尋自己的樂處。這樣做不但能夠使得自己身心愉快,而且也會使得孩子們能夠放心去努力工作。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