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中醫 吳侃陽中醫師

近來,圍繞著維C銀翹片的毒性話題又起,閙得沸沸揚揚。這一次是香港衛生署2013年6月8日通報說檢驗出深圳同安藥業有限公司所生産的維C銀翹片中含有已被當局禁用的毒性西藥“非那西丁”與“氨基比林”成分,而中國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3年6月20日通報說深圳同安藥業有限公司所生産的維C銀翹片沒有被檢驗出問題。而且雖然二者的外包裝一樣,但香港方面所出示的是一粒白色藥丸,而深圳方面所出示的為藍色藥丸。所以有人猜測這件事情有可能是香港方面出現操作失誤。

筆者以爲,沒有被檢驗出毒性成分問題,也不能説明維C銀翹片不存在問題;即使這件事情屬於相關人員的操作失誤,即使維C銀翹片的相關檢驗證實不含有毒性藥物成分,但是從維C銀翹片進入市場以來,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諸多藥品不良反應的大量案例來看,維C銀翹片存在著安全問題的事實是不容忽視的。這件事情在中國2010年9月發出的《國家食藥監總局關於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第32期)》中已經得到明確的證實。

該《通報》稱,品種維C銀翹片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問題,從2004年1月1日起至2010年4月30日止,國家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有關維C銀翹片的病例報告數共計1885例,其不良反應主要累及中樞以及外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皮膚及附屬器等等。

據統計,在維C銀翹片毒性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中,皮膚及附屬器的損害佔75%,表現為全身發疹型皮疹伴瘙癢、嚴重蕁麻疹、重症多型紅斑型藥疹、大皰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統損害佔12.5%,表現為肝功能異常;全身性損害佔10.1%,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昏厥;泌尿系統損害佔4.17%,表現為間質性腎炎;血液系統損害佔4.16%,表現為白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

該《通報》還分析指出,維C銀翹片是由中藥方劑銀翹散10味中藥與維生素C、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等3種西藥混合而製成的所謂“中西藥複方製劑”,其所含成分對乙酰氨基酚(又稱撲熱息痛)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皮疹、蕁麻疹、藥熱、肝腎功能損害以及嚴重過敏反應等;其所含成分馬來酸氯苯那敏(又稱撲爾敏)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困倦、虛弱感、嗜睡、口乾咽喉痛、心悸等。

上述顯示,維C銀翹片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大量毒性反應屬於不可忽視的事實,然而維C銀翹片組方中所使用的13味藥都是經過實驗室檢驗過不含毒性成分的,因而人們就都將目光集中在維C銀翹片的不當使用上面,就像當初人們分析“刺五加注射液”導致死亡病例,人們僅僅只是簡單地將問題歸咎於藥品污染問題。

我們知道,一部分維C銀翹片所導致的不良反應的確出自於其中的西藥成分,這些當然可以説明由於人們常常以爲維C銀翹片屬於中藥成方一類的藥物,所以許多人都會不自覺地依照服用中藥的習慣思維過量使用,從而導致機體對於相關西藥成分攝取過量而出現不良反應。

筆者以爲,上述組方弊端只是維C銀翹片的一個方面,而另一個方面則是維C銀翹片還存在著中藥毒性的問題。我們知道,中藥毒性的衡量不同於西藥,那種所謂“毒性成分論”只適用於西藥,根本就不適合中醫藥的臨床運用。中醫的臨床特色為[辨證論治],其有效的學術規律為“藥證相符”,其無效的學術規律當然就是“藥證不符”了,重要的則是中藥臨床毒性反應的學術規律為“藥證相反”,只要出現這個問題,患者就一定會出現不適反應。

所以說西醫那種所謂的“毒性成分”概念在中醫臨床用藥方面並不具備指導意義,許多在西醫看來毫無毒性的中藥,如若違背[辨證論治]的學術規律,一樣都會出現毒性反應。譬如人參不含西醫所認定的所謂“毒性成分”,但人參性溫,如若不慎將其用於熱性體質患者身上就會出現上火徵候;人參補氣,如若不當地將其用於腹脹患者身上,就會加重腹脹現象,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藥證不符”或“藥證相反”所導致的毒副反應。正是由於中醫具備這種特殊的學術規律,所以才會有“藥之害在醫不在藥”之說。

依據中醫的學術規律,銀翹散具備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於治療溫病初起之證,症見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多、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脈浮數等。由於銀翹散主要由寒性藥物組成,用它來治療感冒,也只適用於治療風熱型感冒;如若隨意用來治療風寒感冒,只能稱其為雪上加霜,就會加重病情。上述那些所謂間質性腎炎、白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等不良反應的出現,恐怕與亂用“維C銀翹片”中的中藥成分所導致的“藥證相反”問題有關。

所以說無論是中藥、或者是西藥,在臨床上使用都必須嚴格遵循各自的學術規律,不得隨意違背。也就是說,銀翹散的臨床使用只能治療風熱型感冒,而西藥的臨床使用必須嚴格地控制其份量,捨此無他。 [中西醫結合]論者強行將銀翹散改製成“維C銀翹片”、用來治療所有感冒的做法是違背中西醫學術規律的。

人們不禁要問,既然維C銀翹片的原創者只是為了製作臨床治療所有感冒的廣譜用藥,那麽,包括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在内的許多感冒類西藥就足以滿足其要求了;既然如此,何不直接使用這些西藥呢?這樣做也就不會出現“維C銀翹片”誤導患者而導致藥物中毒的問題了。而他們卻又爲什麽一定要將銀翹散加入其中、並取名為維C銀翹片呢?這樣豈不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嗎?

依據相關新聞報道,在中國大陸,由於[中西醫結合]的思潮泛濫,在中藥方劑中添加西藥已經成爲廠家提高藥品“療效”的捷徑和製藥時尚,所以含有西藥成分的“中藥”比較多見。譬如:人們在治療血壓高的方劑中加入鹽酸可樂定、氫氯噻嗪,在治療風濕病的方劑中加入吲哚美辛(消炎痛)、雙氯滅痛,在治療咳嗽的方劑中加入鹽酸麻黃鹼,在用於減肥的方劑中加入芬氟拉明,在治療糖尿病或保健品中最常添加的是降糖西藥格列本脲、格列奇特和格列吡嗪,在治療免疫性疾病的方劑中加入糖皮質激素。他們甚至還將許多中藥製劑通過靜脈輸入的的方式直接注入患者體内,前者在中國發生的“刺五加注射液”導致死亡的許多案例就是出自於這種“中藥西用”荒唐做法。

其實這種“中西藥結合”的不當做法正顯露出[中西醫結合]已經處於窮途末路的無奈地步,因爲任何一個中藥方劑都不可能治療所有的感冒疾病;而且傳統的中醫藥療法根本就無法像他們所期待的那樣能夠有效地改變西醫的各種臨床檢驗數據;或許他們只是為著維護[中西醫結合]的靈牌,方才如此肆無忌憚地採用在中藥方劑中摻入西藥的違背學術規律的損招,試圖通過這個方式來突破其發展的瓶頸,因而這樣一些“中西藥結合”類藥物也就應運而生,嚴重地危害著廣大患者的身體健康。

如前所述,面對改善西醫臨床檢驗數據問題,中醫藥療法是不具備值得臨床推廣的臨床功效的,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中醫藥療法的本身,而在於這些臨床檢驗數據本來就不屬於中醫學說的範疇。因而從醫學學術的角度來説,上述[中西醫結合]的做法毫無學術價值可言,唯一的作用就只能是欺世盜名,維繫[中西醫結合]這塊中國式醫學改革之靈牌;而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則是廣大毫不知情的患者的身體健康。

嚴格説來,迴避“維C銀翹片”毒性問題的做法只能是提醒患者使用時必須遵循兩個原則,其一為不能過量,過量服用後其中的西藥成分會出現不良反應;其二為必須確定其所患感冒為“風熱型”,否則其中的中藥成分就會出現相關的不良反應。顯然,對於使用者來説,這種要求實在是太過苛刻,遠不如直接使用上述西藥,或者銀翹散的中藥原方為好。

所以說上述關於“維C銀翹片”含有何種西藥成分的爭論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其無論是含有哪種西藥成分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中國所特有的“中西藥湊合”類藥物對於人體的毒副作用是不用忽視的。就拿“維C銀翹片”來説,其一天不下架,一定還會有衆多的患者重新受害,不信請拭目等待中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關於2010年5月份之後維C銀翹片中毒案例的實情報告。

綜上所述,雖然依據西醫檢驗規律,維C銀翹片所含的13種中西藥成分都不含毒性成分,但《通報》中所披露的1885個維C銀翹片不良反應的案例卻清楚地提示其對於人體的傷害很大,而且,如此大量的人體傷害僅僅只發生在從2004年1月1日起至2010年4月30日止的6年零4個月的時段之内,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這種藥品還能夠讓它繼續傷害民衆的身體健康嗎?

筆者認爲,維C銀翹片既不屬於中藥範疇,也不屬於西藥範疇,應該屬於《通報》中所說的所謂“中西藥複方製劑”,也就是筆者所稱的那種絲毫不具備學術價值的“中西藥湊合”類藥物。由於這種製劑組方思維及其醫學原理的不合理性,臨床使用必然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毒性問題。
從學術的角度來看,“維C銀翹片”的組方思維模式純屬於西醫“辨病論治”的臨床規律,因爲西醫治病的臨床思維本來就是針對感冒這個疾病而言的,而該藥的原創者製作維C銀翹片這種藥物的初衷本身就不是遵循中醫臨床的[辨證論治]規律;所以說,維C銀翹片根本就不具備中藥身份,根本就不屬於中藥的範疇。

維C銀翹片當然也不可能屬於西藥範疇,因爲他們在相關西藥中加入了中藥銀翹散的成分。我們知道,銀翹散性寒,其對於風寒型感冒、風寒濕型感冒、風燥型感冒等外感疾病患者都存在著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如若將維C銀翹片用於治療所有感冒疾病,必然會使得患有風寒型感冒、風寒濕型感冒、風燥型感冒等外感疾病患者出現中醫學術中關於“藥證相反”理論所出現的不適反應。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西藥中加入銀翹散不但達不到加強治療感冒的效果,反而還會使得維C銀翹片中的西藥成分失去廣譜用藥的作用,從而導致其毒性反應的加重。

由此可以認爲,由於維C銀翹片的原創者組方思維的本身就違背著中西醫的學術規律,維C銀翹片的臨床運用不可能達到其用於所有感冒疾病的初始目的,因而其經常出現毒性反應問題應該屬於必然會發生的臨床現象,這也就是上述被曝光的1885個維C銀翹片不良反應案例發生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無論他們湊合出維C銀翹片、還是維C桂枝湯,也無論他們湊合出什麽樣的“中西藥湊合”類藥物都一定都會存在這類問題。原因很簡單,中醫與西醫分別屬於整體論思維與還原論思維所指導下的不同醫學,二者根本就不可能融合為一體,其要走所謂[中西醫結合]之路無異於鑽醫學學術的死胡同。

總之,維C銀翹片的毒性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依據目前所流行的西藥毒性規則,人們沒有想到維C銀翹片會給人體帶來如此之多的傷害問題。而且在探究這一問題時,人們又常常將毒性問題簡單地歸咎於藥物過量方面,反而忽視掉重要的銀翹散治療感冒的中醫學術規律。無數的臨床案例顯示,如若不遵循中醫藥的學術規律使用中藥,完全有可能會遭遇到這種中醫臨床所特有的“藥證相反”問題,屆時必然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傷害。

所以說,維C銀翹片毒性之所在並非完全出自於其含有什麽毒性成分的問題方面,其毒副作用主要在於人們無視中醫與西醫各自不同的醫學學術規律,僅僅只是憑藉著個人的良好願望進行中西醫學術拼湊所導致;事實上中國當今所發生的無數臨床藥物中毒問題均與此有關。

筆者以爲,中國醫學發展到今天,竟然還在不斷出現如此低劣的“小白鼠現象”,這麽嚴重的問題難道還不應該進行深刻反省嗎?我們應該以維C銀翹片的毒性問題爲鑒,認真地正視以所謂“中醫現代化”為託辭的[中西醫結合]運動所帶來的可怕後果,惟此方為中國醫學之福、中國民衆之福、中華文化之福。